撰文 / 林雅容
標本室裡懸掛的海豚骨骼標本。 |
走進台大生命科學館大樓,搭乘電梯直到頂樓,再延著樓梯往上走, 會抵達閣樓一處門禁森嚴的神祕小空間,沒有許可無法隨意進出, 空氣中還瀰漫著一股奇異的味道。難道, 這裡是霍格華茲分校的秘密閣樓,裡頭有魔法巫師在煉丹嗎?
其實, 這個閣樓是台大鯨豚研究室與中華鯨豚協會製作標本的秘密基地, 但確實也像是個神奇的魔法空間,許多因病、因傷擱淺的鯨豚, 在這裡幻化成如象牙般潔白的骨骼標本, 展現著牠們適應海裡浪裡悠游的流線體型, 以身體訴說大海和自己的故事。
而揮舞著魔法棒的魔法師,就是標本組組長宗翰。
保險業務員vs. 標本製作師
走進約好的咖啡廳,宗翰已經在裡頭等著了, 他一邊忙碌地講著電話,一邊揮手和我打招呼,一身英挺的西裝, 自信又帥氣。這位魔法師,現在其實是位資深保險業務主管。 奇幻另類的魔法師和嚴謹認真的保險員, 兩者截然不同又相互衝突的形象,是我認為宗翰最神奇的地方, 他究竟是如何走進鯨豚標本的世界的呢?
抹香鯨寶寶(左)和大村鯨(右)的頭骨。 |
「我很喜歡動物。」宗翰如此解釋。宗翰的父親早逝, 單親家庭的經濟壓力迫使他高中畢業就必須求職,喜歡動物的他, 選擇務實地先進入水族館工作,從生態養殖的基本功練起。 近三年後,又在海軍陸戰隊歷練兩年, 之後退伍進入台大中文系就讀, 當時聽說鯨豚研究室的周蓮香教授正在招募工讀生, 就這麼誤打誤撞地闖入鯨豚世界。
工讀第三天,宗翰就跟著當時的博士生秋如(鯨豚協會現任理事長) ,拎著刀子到桃園觀音海邊解剖去了, 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如此接近野生海豚。
「那是一隻糙齒海豚。在金黃陽光下的牠看起來很美, 流線的像一架漂亮的戰機,靜靜地趴在滿是垃圾的沙灘上, 很衝突的畫面。」宗翰印象深刻地描述著他的解剖處女秀,「 氣味很重,不是魚腥味,很難形容像是什麼味道, 但跟那天解剖結束後便當裡的老菜脯味道幾乎一模一樣, 令我食不知味,肉也吃不太下去。」
宗翰進入鯨豚研究室的2000年, 正是台灣開始嘗試鯨豚救傷的前幾年, 因此宗翰在水族館裡管理維護水質的經驗,正好派上用場, 得以營造更適合擱淺鯨豚復健的環境, 例如亞洲第一例成功野放的花紋海豚阿通伯, 他就費了許多心力在當時復健池的維生系統改良跟水質管理上。
除了協助處理擱淺,宗翰也幫忙研究室整理鯨豚資料和樣本, 例如DNA和標本的維護建檔等等, 因此在負責製作標本的獸醫師離職之後,這份深具挑戰的工作, 突然就落在宗翰肩上。
製作標本的眉角,只有動手才知道
我曾經參與過許多鯨豚解剖,也常有機會欣賞鯨豚的骨骼標本, 但我並不了解解剖後的「屍體」如何變成美麗的標本。起初, 宗翰也僅是略知一二,直到真的自己動手,才知道大有學問。 當時的他只能以電話請教資深的獸醫前輩, 照著他的指示再一步步自己嘗試。
「製作鯨豚標本有沒有SOP?有,有原理簡單但製作繁複的流程, 但僅能參考!因為每一隻動物的含油量、骨密度等等特質都不一樣, 必須時時調整,其中許多眉眉角角,一定要親自動手才會知道。」 宗翰說。
製作鯨豚標本的第一步,是骨肉分離。 骨肉分離最重要的是了解骨骼架構、肌肉走向,和血管、神經分布。 雖然不需要像科學家用鑷子挑出一條血管或神經那樣精細, 但至少得像庖丁解牛,除了不要劃破軟組織或在骨頭上留下刀痕, 卻又要盡量將其他血肉剃除乾淨,避免往後的發霉或長蟲。 解剖標本處理得好,後續製作才容易。
曾被撞斷的尾骨,有明顯的癒合增生組織。 |
骨頭會紀錄動物的生理狀況, 因此在這個步驟也很容易觀察到擱淺鯨豚遭受過的苦痛。 曾遭受撞擊的,骨頭癒合後的粗糙增生一覽無遺; 生病失去免疫力的,深入骨髓的寄生蟲也無所遁形;長了骨瘤的, 牙齒不好的,在此非常仔細的解剖過程中,下刀人都觀察得到。
骨肉分離後的下一步,就必須請出細菌來工作了, 這一步驟是泡腐生菌。雖然骨頭縫隙或內部人手難以觸及, 不過自然界裡早已布局好清除死亡鯨豚的分解者。 宗翰於是從海豚組織裡培養、 純化出這種可以吃掉海豚肉和油的細菌, 將骨肉分離後的標本浸在含有腐生菌的水中數月, 再搭配反覆手工清除,就能將鯨豚骨骼上的血肉清理地非常乾淨。
此一關鍵步驟,就是宗翰研究許久的「眉角」。 起初宗翰只知道接下來要泡水,但不知道到底要泡多久, 直到真正自己動手之後,忍受惡臭常常撈出骨頭觀察, 才漸漸掌握要領。 中文系的他非常有科學精神地採用實驗對照的方式, 選擇出最有效率的菌種, 甚至發現一種超級黃色細菌可以在三天內吃掉所有軟組織, 所以見其蹤跡必須馬上處理,以免整桶標本泡湯。
腐生菌的任務結束後, 下一步就是以手工清洗和泡雙氧水兩種方式將骨頭洗淨;然後晾乾, 等深入骨子裡的油脂滲出來,再以溶劑脫脂;然後再晾乾、清潔; 再晾乾、脫脂,重覆上述步驟直到骨頭不再冒油為止。 這一個階段會使用到雙氧水、溶劑等化學藥品, 如果之前的腐生菌吃得夠乾淨,此時化學藥品的用量就能大幅降低。
「事實上,標本製作有一部份必要製程是不太環保的, 因此我們盡量以生化方式處理,少用膠、少用化學藥劑, 避免製造污染源。」宗翰強調,這些經驗,都是他一路上的摸索。
最後的步驟才是組裝成型,前面的功夫下得夠不夠, 此時的呈現就能看得出來。齒列能不能咬合? 所有關節是不是接合正確?有沒有留下牠原有的特徵? 還是留下了牠原本沒有的刻痕?都是最終標本是否成功的關鍵。
完美的標本在於呈現其生命樣貌
保留軟骨的胸鰭,不會過度張開,維持原有形狀。 |
累積十六年的經驗之後, 宗翰現在的技術可以做到不做任何的破壞或鑽孔, 就能讓鯨豚骨骼內部完全乾燥、脫脂,並留下所有的軟組織, 製作後的標本在正常存放下,也不會出油、變色、發霉,甚至長蟲。
鯨豚骨骼標本的製作是如此細緻與繁瑣, 一隻海豚標本至少要花上半年,同時進行的話, 目前標本組一年最多也僅能完成兩至六件, 說是在製作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也不為過。 但充滿熱情的宗翰不以為苦,他每年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 努力改進、嘗試創新,下一件作品總是更好。 他甚至研發出保存軟骨的方法, 除了得以留下因軟骨而維持原有形狀的鯨豚鰭肢,也讓軟骨較多、 通常無法製成標本的幼豚有機會保留下來。
我很好奇對於追求完美的宗翰來說, 他理想中的鯨豚標本是怎樣的呢?
「忠實呈現原有樣貌,盡量保持細節,不做任何加工或美化。 丟失的部位不見就是不見了,我不做拚裝車,也不過度美白, 而是復原生命的樣子。」宗翰毫不遲疑地敘說著,「 如此才具有教育和研究的價值。」
完美的骨骼標本,齒列要能咬合。 |
製作鯨豚標本是辛苦的,參與過擱淺處理的人就知道, 解剖時經常面對的是死亡兩三天以上的動物,外觀沒有異樣, 但內部脹氣、開始腐敗的是常有的事, 甚至已經分解到液化或長蟲的也是不少。 這些大部分人只能遠遠捏著鼻子不敢靠近的狀況, 標本組可是得毫無遲疑地直接把手伸進去。
然而,自從十六年前踏入鯨豚世界至今, 即使必須常常面對又髒又臭的動物, 即使標本製作無法支持經濟需另謀他職, 即使生活還得兼顧事業和家庭, 面對這一切壓力宗翰還是懷抱著初衷,堅持每個禮拜騰出一天時間, 在鯨豚標本師的路上持續走下來了。
「累當然會累啊!做標本是必須極度專注的重覆工作, 體力負擔很大,但因心無雜念,心靈上卻是放鬆的。 我們標本組對鯨豚可是『愛之入骨,至死不渝』,充滿熱情啊!」 宗翰笑笑說,「所以我才選擇保險行銷這一行, 時間比較可以彈性調整。」
生科大樓頂的小房間裡許多製作完成或一半的標本擺放得妥妥當當, 刀具排列得整整齊齊,是標本組志工辛勤努力的成果, 也完全反應出組長宗翰的有條有理、一絲不苟。然而,大村鯨、 喙鯨、糙齒海豚、中華白海豚等清理得乾乾淨淨的各種骨骼, 象牙般的潔白又透露出製作者對於牠們難以言喻的關懷細心與強烈熱 情, 完完全全就是宗翰身上嚴謹保險業務員和神奇魔法標本師特質的奇異 融合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