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林雅容
照片提供 /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管理處;攝影 / 中華鯨豚協會 林思瑩、曾椲涵、余欣怡
照片提供 /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管理處;攝影 / 中華鯨豚協會 林思瑩、曾椲涵、余欣怡
大翅鯨的V型噴氣。
|
今年春天,花東海岸接二連三地揚起垂直的巨大噴氣, 從海中升起黝黑的龐然巨物, 在水面和許多人的心裡激起難以平復的陣陣漣漪。
那是海洋中的歌者、舞者,是大翅鯨回來了。
也泅泳於台灣的大翅鯨
台灣最早關於大翅鯨的記錄, 出現在墾丁南灣和香蕉灣的捕鯨資料中。是的, 除了地方沿海小型而零星的獵捕海豚之外, 台灣曾經發展過大型捕鯨業。歷史資料顯示, 從1920到1967年間, 恆春一帶海域每年都會捕獲一至六十二頭不等的大翅鯨, 顯示當時臺灣南部海域,也許和沖繩一樣,曾經是大翅鯨的繁殖地。
捕鯨時代結束後,不知是否因為濫捕導致族群下降或遷移, 往後數十年,僅偶有漁船目擊大翅鯨游經外海。 大翅鯨再度躍上新聞版面成為焦點,已經是三十年後了。 2000年三月,一頭雄鯨出現在蘭嶼,牠不但停留了三天, 還縱身出海,躍身舞浪,也大聲吟唱, 留下台灣首次大翅鯨的歌聲記錄。
隨後於2003年,僅有一雙母子在花蓮海域出現。 直到十四年後的今年,花東海域的賞鯨船在二月、三月和四月, 都相繼傳來目擊大翅鯨的消息,二月於七星潭發現兩頭北游雄鯨, 三四月則分別在石梯及三仙台發現兩雙母子對(不確認是同一對), 令研究和保育人員驚喜不已。 尤其四月十八日在三仙台出現的大翅鯨媽媽和寶寶, 除了離岸非常近、容易觀察之外,也活潑地側翻展示胸鰭、 躍身擊浪,短小粗壯的鯨魚寶寶學媽媽跳出水面時, 就像從海面上彈起來似的,超級可愛! 是繼2000年唱歌又跳躍的雄鯨之後, 也表現許多展示行為的大翅鯨。
2017年四月出現一前一後的大翅鯨寶寶和媽媽。
|
大翅鯨是大型鬚鯨,廣泛分布在全球海域, 但冬天和夏天棲息的地點不同, 冬天主要在赤道周遭海域繁殖哺育仔鯨,夏天則遷徙至極區覓食。 根據研究,西太平洋的小笠原群島、沖繩群島、 馬里亞納群島和台灣東南海域是大翅鯨的夏季繁殖區, 每年一到三月大翅鯨就會啟程遷徙到北極附近覓食。 這也是為什麼花蓮和台東海岸有機會發現大翅鯨的原因。
迴盪海洋的歌聲
大翅鯨最為著名的,是牠們低沈深邃的歌聲。 那麼多鯨豚都會發出聲音, 許多大型鬚鯨也都會發出低頻且傳遞很遠的叫聲, 為什麼只有大翅鯨的聲音會被稱為歌聲呢?一九七零年代, 美國的羅傑.佩恩(Roger Payne)博士, 發現大翅鯨的雄鯨在繁殖期會發出長且規律的聲音, 像人類的音樂一樣,有重覆的音節組成樂句,樂句形成主題, 幾個主題就成為一首歌。
有趣的是,大翅鯨就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似的, 同一海域的鯨魚會有類似的歌聲, 但不同海域的族群歌聲則迥然不同, 沖繩的大翅鯨就不會唱和夏威夷的大翅鯨一樣的歌曲。 牠們也不會年復一年維持同樣的曲調, 每年在歌曲組成上都會有些微的改變, 大概幾年後就能唱出一首全新的歌曲。
台灣海域至今唯一完整收錄的大翅鯨歌聲, 是2000年在蘭嶼停留三天的雄鯨, 當時正巧在蘭嶼執行台大鯨豚研究室調查計畫的余欣怡, 在發現鯨魚的第一時間就將水下麥克風沈入海中, 完整地收錄到十四分鐘的歌聲。
這一段珍貴的歌聲送到實驗室以電腦軟體分析後發現, 其歌曲結構由九個樂句和五個主題所組成, 和沖繩海域大翅鯨族群的歌聲比較後非常吻合,再比對尾鰭特徵後, 確定停留蘭嶼的雄鯨,確實屬於西北太平洋族群。
我不大,我愛跳躍
大翅鯨深遠的吟唱,即使有幸遭逢大翅鯨, 不是身處於海中或沒有水下麥克風,仍是無緣聆聽。 不過大翅鯨在水面上豐富多樣的展示行為,就較有機會欣賞了。 與海洋歌者同名,大翅鯨也是出色的海上舞者。
鯨魚媽媽躍身擊浪。
|
鯨魚寶寶躍身擊浪,粗短身體彈出水面超可愛!
|
今年四月出現在三仙台海域的鯨魚媽媽和寶寶, 就活潑地展示許多大翅鯨著名的行為。 牠們打招呼似地揚起巨大的胸鰭,在浪中翻滾; 母子也接連躍身擊浪,整個身體衝出水面,再重重地摔進海裡, 濺起層層的白色浪花。只可惜因為媽媽陪伴著寶寶, 沒有出現深潛前著名的尾鰭揚升。
鯨魚寶寶側身展示胸鰭。
|
鯨豚的拍打胸鰭、揚升尾鰭、躍身擊浪等種種行為, 在生態學上都有其特別的意義,可能是表達情緒, 或是與其他鯨魚的溝通方式。以大翅鯨的躍身擊浪為例, 如果附近沒有其他鯨魚,而且只單純跳躍,可能是因為開心、興奮, 或打招呼;但如果周遭有其他鯨魚或船隻, 跳躍之後還伴隨著胸鰭或尾鰭擊浪,就帶有警告威脅的意味。 大翅鯨通常不會在覓食區躍身擊浪,但常常在繁殖區跳躍, 科學家發現,雌鯨經常就是跳躍後加上拍打胸鰭或尾鰭, 來警告追得太緊的雄鯨。
今年,接連從近海海面拱背而出的大翅鯨, 令鯨豚科學家和保育人士驚喜不已, 不僅僅是二十年來目擊次數最多的一年, 最後出現的母子對不但極為靠近海岸,離岸只有二十公尺, 停留的時間也相當久,在成功海域停留近兩週。從捕鯨資料中, 台灣一年曾經有六十幾頭大翅鯨出現的盛況, 今年的目擊率是否代表著台灣海域大翅鯨族群的復甦呢? 根據目前有限的研究,其實仍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然而, 我們欣見這些海洋中美麗的龐然巨物平安、健康地出現在台灣沿海, 也期許有朝一日大翅鯨族群能恢復到過去繁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