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大海的美術課

撰文 / 林雅容
攝影 / 張小日

在大自然裡,孩子有自己的世界。
浪潮洶湧,孩子看見了什麼?

記得第一次帶著孩子去海邊,喜愛海洋的爸媽,興沖沖地將剛滿一歲的小傢伙放在沙灘上,期待地等著他展現好奇的探索神情。沒想到,潮聲隆隆,白浪滔滔,孩子一皺眉,臉縮成一團哇哇大哭起來。

失落的爸媽後來才知道,原來不只自己的小孩,其實許多朋友的孩子也有同樣的歷程。

孩子的感受與大人不一樣,在大自然裡,孩子有自己的世界。

大海呼喚而來的美術課

小日,是長期與孩子相處的美術老師,居住在山裡的她,經常將自然觀察融入教學裡,帶著孩子欣賞山的美好,領會人在山裡的生活。對小日來說,山,總是穩穩地坐落在那兒,巍然屹立,值得倚靠;而海,卻是浩瀚無垠,起伏晃盪,又充滿未知,令人心生畏懼。然而這個夏天,生活裡不知哪個片段的間隙裡,海潮聲飄蕩而來。

「我聽見海在呼喚我。」小日感性地說,她彷彿聽見了大翅鯨在唱歌。而且,她也發現孩子對於大海的好奇與著迷。於是,在海潮聲引領下,小日和鯨豚協會合作了「我的鯨豚圖鑑」海洋生態藝術課程,藉著繪畫,帶著孩子走進了鯨豚跳躍的海洋世界。

藉由畫畫和海產生連結。
與純真的孩子共同領會藝術多年,小日知道,藝術不只是談美不美而已,更應該深化到人文與生活之中。

「孩子總是會彼此比較誰畫得比較好,但藝術不是畫得好或畫得像而已,孩子需要與海產生連結與感情。」小日解釋道。

小日所選擇的方式是帶著孩子一起經歷,除了認識鯨豚基本知識,也經歷鯨豚與海洋生態,經歷鯨豚與人的關係,最後更經歷一趟真實的尋找鯨豚之旅,然後,把經歷畫下來。過程裡,知識不是主角,是輔助經歷的元素,但在不知不覺中,知識隨著對海、對鯨豚的情感一起在孩子心中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用畫畫對海說:我愛你

即使是大人,也會覺得跟著小日畫鯨豚很有趣。其中一段課程是,協會裡的阿寶叔叔藉由生動的影片、照片及真實的標本說完鯨豚與海洋的故事之後,小日拿出長達三公尺、高過孩子好幾顆頭的大圖畫紙,畫出他們心中巨大的鯨豚。

三公尺,差不多只是許多海豚常見的尺寸。但孩子將紙攤在地板上,前前後後、上上下下地繞著大紙畫畫,用他們小小的身軀實際感受海洋哺乳動物的巨大。可愛的孩子還在三公尺長的大翅鯨旁畫滿紅紅點點,那是鬚鯨經常覓食的鱗蝦,然後躺在大圖邊「喔咿,喔咿」地唱起大翅鯨之歌。

一幅圖,大翅鯨的生理、食性、聲音、生態,已經深深地刻劃在孩子腦中,生動地演示出海洋活潑生命的一隅。

課程的高潮是實際出海賞鯨豚,知道了那麼多鯨豚和海洋的事,孩子們都很期待。出發前一天,阿寶叔叔告訴孩子們,從過去到現在人與鯨豚關係的改變,也讓他們理解我們沒有事先打招呼就去拜訪人家,他們不一定在家,讓孩子準備好探訪野生動物該有的心情。

阿寶叔叔介紹鯨豚大小事後,鯨豚不只是故事裡或海洋公園裡的一種模樣。

夏天的海,是平靜美麗的,也沒有辜負孩子的期待。有的孩子在海上見到了海洋公園裡常見的瓶鼻海豚,有的欣賞了飛旋海豚活躍的舞姿,更特別的是,最後一群孩子撞見了兩隻魟魚的交配之舞。海,總是如此地令人驚喜,在活潑的海豚陸續出場後,以難得一見的魟魚結尾,提醒了孩子們海中不只有鯨豚,還有其他許多多采多姿的生命,而且,牠們就像我們一樣生存、互動、繁衍。

小日說,她很明顯地感覺孩子們在賞鯨後,筆下的鯨豚不太一樣了,不是在技巧上像不像、美不美的問題,而是孩子因為「喜歡」而投注了感情,讓他們的鯨豚表現出一種生動的面貌。

畫出好大的鯨豚!但真正的鯨豚還要更大唷。

「老實說,如果讓孩子看著圖片一筆一筆教著畫,可能會畫得更像、更漂亮。但在賞鯨後,卻可以感覺出孩子對於鯨豚和海洋所生出的情感。」小日說,「尤其他們親自見過鯨豚之後,下筆就更深入了。」

一趟海洋之旅結束,每個孩子都誕生出自己經歷之後的鯨豚圖鑑。就如同孩子與海洋初次見面時,看見他們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感受一樣,每份鯨豚圖鑑都是那樣地獨特且與眾不同。透過藝術,我們得以略窺孩子心中神奇的大自然、美麗的海洋。

孩子筆下的鯨豚,和海洋裡的鯨豚一樣多樣美麗。

海洋教育,從欣賞開始

小日最初會選擇鯨豚做為海洋生態藝術的主題,是因為以鯨豚代表海洋,巨大而震撼,令人無法忽視。後來在與鯨豚協會的互動與溝通中,也了解到鯨豚的巨大對於海洋的意義,例如大鯨魚的糞便與鯨落(大鯨的遺骸)甚至會創造出一個小生態;而鯨豚位於海洋食物鏈頂端,更代表了海洋生態的健康。於是,山裡的小日,一個夏天都沉浸在海裡,感受海洋帶來的悸動,然後將這樣的感動透過藝術,再傳遞給孩子。

鯨豚的演化。

情意、知識、技能,在環境教育中,情意是最根本的基礎,也是最適合培養幼小孩子保育意識的方法。

「我發現孩子天生是愛護生命的,他們單純的心靈,是最值得種下生態與生命教育的田地。」小日用著藝術家的口吻描述,「雖然擱淺救援有值不值得做的爭議,但對孩子而言,救援就是尊重生命的展現,將會啟發他們接續的學習。」


海洋吸塵器的設計草圖。
活動最後,小日問孩子:「四十年後,海裡的垃圾比魚多怎麼辦?」

四十年後,就是這些孩子主導世界的時代,現在海洋的種種問題,都是他們未來需要面對的。在熱烈的討論與發想中,一位七歲的男孩竟在小日分享前,就提出了史萊特(Boyan Slat)的海洋吸塵器概念。孩子,好有創意啊!更重要地,他們理解自己也有解決海洋問題的能力。

創作,是人的天性,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海洋與鯨豚的想像,也常常以各種藝術創作的形式呈現。因此,海洋生態與藝術教育的結合,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孩子經由親手創作因而更懂海、愛海;保育透過藝術,也將更容易串連起人與海洋、鯨豚之間良善與厚實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