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9月3日)晚間於苗栗竹南外海的離岸示範風場出現巨大連續聲響,為海洋風力發電公司建置風力發電示範機組時打樁所致,據當地民眾表示,3日晚上八點即有聲響,隔日清晨八點仍能聽見。中華鯨豚協會收到民眾拍攝影片大感驚訝,因夜間無法監測海豚是否出現於施工區附近,本應禁止施工,業者明顯違規,恐對瀕危白海豚造成嚴重衝擊,我們認為此舉已嚴重危及白海豚與風電產業的未來。
中華白海豚僅存六十餘隻,應特別防範噪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國內外多年研究已了解水下打樁噪音依聲音大小程度,可導致海豚永久性聽覺喪失(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PTS)、短暫性聽覺喪失(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 TTS)、行為出現異常、需用更大音量與同類溝通、較不易躲避天敵等。因此打樁工程施工前與期間都應監控海豚出現與否,以免海豚太過靠近導致嚴重傷害。依照今年7月12日環保署公布之「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評估說明書」專案小組第二次意見徵詢會議結果中提及「施工期間需配置鯨豚生態觀察員,於基礎打樁過程持續監測」一事,此次違規夜間施工顯示業者為求施工進度而罔顧海豚生存,亦暴露出離岸風場施工現場無政府單位監管,要求業者與主管機關應說明原因。
依據「風力發電離岸示範系統獎勵辦法」,政府鼓勵業者設置離岸示範風場,海洋風力發電公司示範案的地點位於苗栗竹南外海,在離岸2~6 公里,水深15~35
公尺處預計架設32 座風機,容量約128
MW,該公司於105年3月31日取得施工許可證,預計於本年底前完成兩架示範機組之建置。然西海岸的中華白海豚已知面臨水下噪音、棲地消失、流刺網誤捕、淡水減少輸入影響食物來源、及廢水汙染等五大威脅,嚴重瀕危,鯨豚協會表示業者應恪守環保署提出之五大開發規範,保育中華白海豚,以達示範之效。五大規範包含(1)風機興建前(含環評階段)在風場預定範圍利用水下聲學監測掌握該區中華白海豚長時間活動模式,調查時間至少4季,每季至少14天次。 (2)為降低機組開發工程的可能影響,機組基礎施工宜優先考量鑽鑿式工法,如果必須要用到敲擊式基樁,則應採緩啟動(soft
start)持續至少20分鐘,降低白海豚因突然劇烈噪音而改變其行為的機率。 (3)施工期間要劃設施工管制警戒區,警戒區範圍大小可以參考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規範。在警戒區內外設置水下聲學監測站,配備觀察船及配置鯨豚生態觀察員,於基礎打樁過程持續監測。 (4)
施工船隻船速要管制在6節以下,且盡可能避免在中華白海豚活動高峰時間進入。且不得使用聲音驅趕裝置暫時驅趕中華白海豚族群等保育類野生動物。 (5)
開發單位未來必須提出除役規劃、鳥類保育、魚類養殖及電纜路線等。
漁民拍攝業者夜間違規施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