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從擱淺領航鯨小梧子看海洋的垃圾危機 當世界充滿了塑膠垃圾 還有誰能倖免於難?

撰文 / 林雅容

約 莫六月底,一隻擱淺鯨豚罕見地佔據許多媒體版面,牠是個頭嬌小的小梧子,一隻剛斷奶的短肢領航雌鯨。小梧子是在台中梧棲上岸的,爾後被送到成大海洋暨鯨豚 研究中心復健。雖然小梧子體型異常瘦弱,體力也明顯虛弱,但剛開始狀況尚可,餵食時也有食慾。不過,兩三天後卻開始斷斷續續嘔吐塑膠碎片,第五天即不幸死 亡。

小梧子之所以吸引了大量媒體目光,是因為解剖後發現,牠的胃被塑膠垃圾塞滿。協助復健的志工黃永豐大哥說,這些垃圾有來自紐西蘭的食物包裝袋,也有菲律賓的家庭垃圾。胃裡有這麼多異物,很明顯是導致小梧子身體孱弱的主因。

塑膠垃圾對鯨豚和海洋皆有長遠的傷害

雖然小梧子受到媒體的矚目,但其實鯨豚胃裡有異物老早就不是新聞了。

「我 看過的異物有瓶蓋、含夾鏈袋的雨衣、鋁箔包,未開封、裡頭還有液體的鋁箔包。大的鯨魚還會吞浮球。」目前在嘉義大學獸醫系任教的楊瑋誠副教授,回想起多年 的解剖經驗說。鯨豚腹裡竟然可以發現這麼多樣的垃圾,真令人吃驚!「有個假說提出喜歡吃烏賊的鯨豚比較容易吃下塑膠袋,但我覺得,鯨豚有這麼笨嗎?口感不 一樣啊。」
fig.2從擱淺的瓶鼻海豚胃中發現的大量塑膠異物
中華鯨豚協會 Popper解剖報告( 圖片版)
擱淺海豚胃中的塑膠垃圾。


楊副教授表示,如果鯨豚將垃圾當作食物的假說是錯的,另一假說是牠們可能像調皮的孩子一樣,喜歡撿東西吞。這種行為在圈養的海豚身上也會發現,海洋公園裡的海豚看到飄到池子裡的塑膠袋,就會吞下去,不一定認為它是食物。
吞 下去的垃圾對鯨豚健康的影響可分為三種。一是過多的異物阻塞消化道,導致動物無法消化食物,甚至無法進食而死亡;二是胃裡有異物,空間減少,就像縮胃手術 一樣,吃下一點點東西就會有飽足感,造成動物營養不良、體型瘦弱。第三點,則是影響最為廣泛深遠的一點。「最近幾個月新發現是,塑膠上面的戴奧辛、多氯聯 苯等有機毒物,是海水裡面的一百萬倍。」楊副教授語重心長地說。

戴奧辛和多氯聯苯等有機毒物都是脂溶性化學物質,在海水中遇到塑膠很容 易吸附,就像海中的毒物吸塵器一樣。吃下塑膠垃圾、塑膠碎片,甚至更小的塑膠微粒的鯨豚,身上會因而累積劇毒。由於鯨豚得天獨厚地擁有肥厚鯨脂,有機毒物 會先被儲存於脂肪之中,短時間內並不會毒害牠們,然而,一旦動物生病、受傷而削瘦,大量毒物就會釋放出來而致命,如同身上帶著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

而 且,不只是鯨豚,所有海中生物都有可能吞下塑膠碎片、塑膠微粒,而導致有機毒物的累積,尤其是脂肪豐富的魚類,如鮪魚。所以,若是人們食用海鮮,或是食用 以海洋魚粉養殖的動物,都有可能轉移累積。根據研究,人體最大的戴奧辛、多氯聯苯的來源就是食用水生動物(1);而台灣人攝取戴奧辛的主要來源就是海水 魚,居所有食物之首(2)。

雖然塑膠只是有機毒物的載體,但它對於海洋健康、人類健康的影響,卻是不可不慎。

垃圾與污染 總是出現在人類漫不經心之處

談到海洋裡的塑膠、垃圾、有機毒物,楊副教授話峰一轉,提到一個我不甚熟悉的詞:奈米銀。

「這個發現其實是個意外。之前有位老師在檢測海豚重金屬的時候,因為海水裡頭確實有少量的銀,就順便測了銀,但其中一隻內臟的銀濃度非常高。後來我們去查才發現,可能與奈米銀有關。」楊副教授說。

銀,早在羅馬時代就被發現具有殺菌功能,因此當時的緋尼基人會以銀容器裝盛液體,以避免腐敗。二十世紀初的人們也會在牛奶罐裡放置一枚銀幣,來延長牛奶的保存期限。不過,銀的殺菌作用長久以來雖為人們所研究探討,卻遲遲未有確切的定論。

奈米銀,是將銀奈米化,製成非常非常微小的銀顆粒。目前相當熱門的技術就是將奈米銀添加在物品上,加強其殺菌功能,我所查詢得到的用法就有塗裝在洗衣機等家電上、噴灑在醫院牆壁上、添加在洗衣粉、尿布裡,甚至還有奈米銀口服劑。然而,這些奈米銀長久之後都會溶出。

「雖然奈米銀是好東西,但是我們任意使用、毫無規範地使用,會怎樣?即使人體會排出,但排出的量是多少?若大部分都能排出,那又為什麼海豚的銀濃度會這麼高?」

楊副教授目前的研究,就是奈米銀在海豚體中的濃度與影響,奈米銀對海豚細胞的危害是什麼?因為海豚與人都吃魚,可以藉以模擬奈米銀對於人體的影響。

「人類使用東西好像就是先用再說,但是用了會如何?也是必須了解的工作。」楊副教授強調。

 
鯨豚的健康,代表著海洋的健康。
落實垃圾管理 減少塑膠危害
海 洋容納百川,無論有意無意,陸地上的營養與污染最終都會流入海洋,然後循環全球。塑膠即是一例,即使粉身碎骨,因為其難以分解、長存不息的特性,塑膠垃 圾,廣泛且長久地,不斷直接與間接危害著海洋生物,惡果還會回到人類身上。即使許多研究都在尋求減少海洋塑膠垃圾的答案,治本的方法其實還是回歸源頭減量 與回收管理。楊副教授認為,回收管理尤其重要,因為現代社會已經無法回到完全脫離塑膠的生活。

「科學(Science)最近有一篇研究討論人口密度、回收能力與塑膠垃圾量之間的關聯。他們將許多國家的資料作比較發現,人口多寡當然對塑膠垃圾量有影響,但是回收能力卻有更大的影響。」楊副教授說。

而所謂的回收及管理,不一定只能靠政府政策,而是仰賴每個人對於使用塑膠時的認知與意識。「一顆電池,你可以選擇回收或丟到河裡。」楊副教授舉例說。「所以我們能做什麼呢?其實就是好好管理自己的行為。」

每 每談到海洋保育或環境保護,文末總免不了陳腔濫調的呼籲:請不要亂丟垃圾!可是,老實說,這種在幼稚園老師就會不斷耳提面命的基本道德缺失,就是我們今天 面臨生活環境污染、自然棲地破壞、海洋生態崩潰的主因之一,而光是徹底實踐「不要亂丟垃圾」(廣義來說包括不要亂排廢水、不要傾倒廢土),就能減少許多環 境中的污染與對動物的危害。

一個DVD盒就能殺死一條鯨魚(3),一根小小吸管就能讓一隻海龜痛苦萬分(4),而你我只要簡單地實踐「不要亂丟垃圾」,好好對待垃圾、管理自己的行為,就能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也能避免環境污染的惡果透過食物鏈回到你我的身上。


參考資料:
1. 戴奧辛對人體疾病的影響 http://health.ntuh.gov.tw/health/new/6244.htm
2. 逾3成戴奧辛 來自海水魚 http://e-info.org.tw/node/31672
3. 一個DVD盒如何殺死一支鯨魚 http://www.ngtaiwan.com/10893
4. 一根吸管對海龜的傷害 https://www.facebook.com/OMGParadisePage/videos/940877772601979/?pnref=stor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