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鯨豚擱淺事件簿 (7):Time is everything:擱淺鯨豚的死亡推理

我們私下常開玩笑,在擱淺現場進行鯨豚擱淺的原因調查時,
除了要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天氣、潮水)、擱淺地點偏不偏遠,
更重要的是擱淺地點的「人氣旺不旺」,
因為這關係到擱淺發現的「時間」。
就像電影《Lucy》中所說的,「Time is everything」,
活體擱淺不用說,死亡擱淺其實也是。

以活體擱淺的救援來說,
當鯨豚因為某些疾病、傷害擱淺之後,
最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衰竭。

呼吸系統的衰竭,主要是鯨豚嗆水之後所導致的肺炎,
或是胸腔受到不正常的壓力(其實大多是鯨豚本身的體重)所壓迫之下,造成的衰竭。
而循環系統的衰竭,則是導因於鯨豚停止泳動之後,使得血液的回流量下降,
或是肌肉(心肌或骨骼肌)受傷,進而導致無法順利帶動循環系統,造成衰竭。

而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衰竭,
會在擱淺鯨豚沒有被扶正的狀態之下,產生更大的傷害,
因此每當我們到擱淺現場時,
所謂的「三要四不」必須要越快進行越好。
在做完「三要四不」,讓擱淺鯨豚的狀況穩定下來,以及其他救援的設備、工具和人員都都安排好之後,
才可以開始進行進一步的救援行動!
因此,「三要四不」對於鯨豚救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下圖即是擱淺鯨豚的狀況穩定下來:
 

(註:甚麼是「三要四不」?可參考以下連結:


那死亡擱淺的鯨豚呢?
若是我們希望可以在死亡擱淺鯨豚身上得到有效的資訊,
作為未來救援其他鯨豚或制定保育策略的依據時,
資訊的蒐集也是一個跟時間賽跑的過程。

基本上來講,
找出擱淺原因和進行疾病調查的「三大武器」分別是:病理學、微生物學,和毒理學。
但是他們分別的檢驗結果,會受鯨豚屍體腐敗的程度而有相當大的影響。
為了使所有的研究人員對樣本腐敗的程度有個共識,
以利採集有效的樣本進行檢驗,
一般我們會將死亡擱淺鯨豚分成幾個級別:

一級:就是我們所謂的活體擱淺鯨豚
 


二級:指剛死亡不久,基本上沒有特殊的氣味、體表相當完整、舌頭沒有腫脹、生殖器也沒有突出
  

三級:稍微有點味道、體表的皮膚開始脫落和變得潮紅、舌頭和生殖器可能有輕微的突出

四級:體表已經開始腐爛、有「不爽快」的氣味、可見嘴巴打開,舌頭吐出、生殖器暴露、並且腹部可能因為充滿氣體而膨大
(大型鯨類的氣體量特別多,還有可能一不小心就爆掉)

大型喙鯨解剖爆炸的影片(請慎入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X0hq0ug9q4

五級:身體已經化掉,或是像木乃伊一樣又黑又乾扁的

有了這個初步的分級,對我們在彼此溝通、確認需要的器材、人力,以及討論如何處理時,會非常有幫助。
例如,通常腐敗程度二到四級的鯨豚屍體,可以進行毒理學檢查,
但腐敗程度只有二到三級的鯨豚屍體,則可以進行更有效的病理學和微生物學檢查。
不過,我們還是有可能會遇到死亡多時、腐敗程度五級的鯨豚屍體,
但並不代表這些屍體就沒辦法做疾病的調查,
因為就算是很多地方爛掉了,
還是有東西會留下來,
就像是鯨豚的骨骼!

骨骼的病理變化對於腐敗的抵抗力較強,
就算是腐敗嚴重的擱淺個體也可以觀察其骨骼的病理變化,
並且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去分析擱淺個體的生活史和疾病狀況。
例如,巴西海岸擱淺的大翅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Humpback whale)就有進行大量的骨骼病理學調查,
除了發現其中24.5%的大翅鯨有骨骼病變之外,
還發現慢性感染的骨骼病變不只會影響脊椎活動力,
還會進而影響動物個體的健康,更可能是造成擱淺和死亡的原因。

而美國麻州也針對1982年到2000年死亡擱淺的長肢領航鯨(Globicephala melaslong-finned pilot whales)進行骨骼病理研究,
發現21%的擱淺個體都有類似僵直性脊椎炎的狀況。
在領航鯨這種高度社交性的品種中,如果游泳狀況出現問題,
那麼這種病變就不只是影響到個體的存活了,
而是更可能間接導致其他同伴一起擱淺(領頭者的領航狀況錯誤)。
在昔德蘭群島也發現一種名為Brucella ceti的細菌感染大西洋斑紋海豚(Lagenorhynchus acutusAtlantic white-sided dolphin)的案例,
並且造成海豚的寰椎和枕髁的重塑、變形,
相同的病原更有在紐西蘭造成人類脊椎骨髓炎的病例。

另外,也有人利用博物館骨骼標本進行病理研究,更檢查了46隻白喙斑紋海豚(Lagenorhynchus albirostriswhite-beaked dolphin),
發現其中絕大多數(72%)有病變的都是成年個體,
並且這些病變是和脊椎關節的退行性變化有關。
而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esBottlenose dolphin)的脊椎側彎、大翅鯨的非退行性脊椎炎及大量異質骨生成等骨骼病變的情形,也有研究人員發現和深入探討。
過去,也有發現抹香鯨(Physeter macrocephalusSperm whale)骨骼上有許多骨壞死病變,
從而推測抹香鯨在深潛之後,會因體內缺氧導致骨頭的壞死,
因此認為抹香鯨在生理或解剖上似乎仍然無法適應深度潛水。

所以說,擱淺鯨豚的骨骼仍是非常有用處的,
不只可以讓我們了解鯨豚族群所受到的威脅,
也可能為我們提供一個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鯨豚的疾病。

目前台灣也有類似的研究正在進行當中,
並且已經將初步結果發表在去年底的獸醫秋季研討會,
同時今年也會在芝加哥舉辦的水生動物醫學研討會中發表。
目前所進行的研究主要是以一種寄生蟲Crassicauda spp.在鯨豚頭骨所造成的病變為主,
當這個研究發表後,我會再跟大家分享更詳盡的研究成果!


Reference
Dagleish, M.P., Barley, J., Howie, F.E., Reid, R.J., Herman, J., Foster, G., 2007. Isolation of Brucella species from a diseased atlanto-occipital joint of an Atlantic white-sided dolphin (Lagenorhynchus acutus). Vet Rec 160, 876-878.
DeLynn, R., Lovewell, G., Wells, R.S., Early, G., 2011. Congenital scoliosis of a bottlenose dolphin. J Wildl Dis 47, 979-983.
Felix, F., Haase, B., Aguirre, W.E., 2007. Spondylitis in a humpback whale (Megaptera novaeangliae) from the southeast Pacific. Dis Aquat Organ 75, 259-264.
Galatius, A., Sonne, C., Kinze, C.C., Dietz, R., Jensen, J.E., 2009. Occurrence of vertebral osteophytosis in a museum sample of white-beaked dolphins (Lagenorhynchus albirostris) from Danish waters. J Wildl Dis 45, 19-28.
Groch, K.R., Marcondes, M.C., Colosio, A.C., Catao-Dias, J.L., 2012. Skeletal abnormalities in humpback whales Megaptera novaeangliae stranded in the Brazilian breeding ground. Dis Aquat Organ 101, 145-158.
Guzman-Verri, C., Gonzalez-Barrientos, R., Hernandez-Mora, G., Morales, J.A., Baquero-Calvo, E., Chaves-Olarte, E., Moreno, E., 2012. Brucella ceti and Brucellosis in Cetaceans.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 3.
La Sala, L.F., Pozzi, L.M., McAloose, D., Kaplan, F.S., Shore, E.M., Kompanje, E.J., Sidor, I.F., Musmeci, L., Uhart, M.M., 2012. Severe soft tissue ossification in a southern right whale Eubalaena australis. Dis Aquat Organ 102, 149-156.
Moore, M.J., Early, G.A., 2004. Cumulative sperm whale bone damage and the bends. Science 306, 2215.
Sweeny, M.M., Price, J.M., Jones, G.S., French, T.W., Early, G.A., Moore, M.J., 2005. Spondylitic changes in long-finned pilot whales (Globicephala melas) stranded on Cape Cod, Massachusetts, USA, between 1982 and 2000. J Wildl Dis 41, 717-7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