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力衰的瓶鼻老婆婆。
|
種類:瓶鼻海豚
性別:母
年齡:成年到老年
該個體相當消瘦、體表可見數個(約>8個)大小不一的達摩鯊咬傷、部分咬傷深及肌肉且化膿;背鰭和右胸鰭遺失,並可見相對平滑之切面 (人為切割);背鰭區域兩側可見數個線性傷痕 (網痕);背最長肌可見一大小約10 x 8 x 8 cm的堅硬結節 (可能是之前受傷之後癒合和骨化的結果);尾幹部脊椎椎體間可見向外凸起之骨贅 (也可以說是骨刺,和椎間盤托出或退行性關節炎有關)。
內臟的部分,肺臟多發氣腫、切面可見黃白色堅硬或內含膿汁的結節 (可能和肺蟲、細菌感染有關),但氣管支氣管內沒有白色泡沫;胸腔內有一大小約8 x 5 x 5 cm 黃白色和暗紅色混雜的結節 和(肺蟲移行或細菌感染有關);肝臟多發不規則形狀之白色斑塊;肝臟和腎臟皆可見內含血樣液體/血塊之囊樣結構;卵巢可見5~8個白體。胃內可見一條未完全消化的魚和2-3條魚骨頭,並且在於魚身上也發現帶線的魚鉤,有可能是因為吃延繩釣繩上的魚。
上述文字,是中華鯨豚協會獸醫在為一隻擱淺的瓶鼻海豚解剖後,所寫下的記錄。根據獸醫師的分析,這隻海豚身上的切割傷可能是中網之後人為造成的,但因呼吸道中沒有明顯的白色泡沫,也就是說沒有嗆水的證據,推測可能在中網前就已經死亡或是一中網就死了。
最後,這隻瓶鼻婆婆雖然身上有很明顯的切割傷和中網的痕跡等人為傷害,但基於缺乏嗆水的證據,並且她身上其實已經有很多疾病,所以擱淺和死亡的原因並不能夠全然歸咎於漁業的影響。此外,她的胃內容物中也發現帶有魚鉤的魚,顯示這隻海豚實際上可能會去吃人類捕撈的魚 (但這是否和泳速下降無法自行捕捉食物有關,無法百分百肯定)。
去年(2017年)共有80起擱淺通報事件,共82隻鯨豚,包含72隻死亡擱淺與7隻活體擱淺。是鯨豚擱淺處理以來,擱淺數量第二高,死亡隻數最高的一年,其中多集中發生於上半年,尤以江豚擱淺最多,佔了將近一半(見參考文章:揭開江豚神祕的面紗)。另外,通常是擱淺高峰的七、八月,去年的擱淺次數非常少,八月甚至沒有擱淺發生。最後令人遺憾地,瀕臨絕種邊緣的中華白海豚,去年也折損了兩隻母海豚。
就像在前文瓶鼻婆婆的擱淺案例中可以清楚看到,生存在海洋之中的鯨豚和漁業如何緊密相關,凸顯出海豚和漁業之間共存共榮的重要性。其他的鯨豚擱淺也件件都有其背後要再挖掘的故事,例如江豚異常頻繁擱淺的原因是什麼?過去擱淺多的七、八月,通報件數少了和少有颱風有相關嗎?又為何去年是擱淺發生次數最多的一年呢?擱淺的兩隻白海豚是誰呢?能否在台大鯨豚研究室已建立的個體資料庫中辨別出來?損失兩隻母海豚又會對整個族群有何影響呢?這些都是去年擱淺鯨豚所留下仍待解答的疑問。
鯨豚擱淺的處理與研究,每一件都能一點一滴地拼湊出鯨豚的遭遇與海洋環境狀況,將能夠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台灣海域的鯨豚與海洋的故事。也希望身為海島國家子民的你我,能夠更關注台灣周遭的海洋議題,一起保護我們所希望留給下一代的海洋。
感謝林務局長期對鯨豚擱淺救援經費上的補助及支持
感謝海巡弟兄、合作夥伴及所有志工,過去.現在與未來所提供的協助
//您的支持,將使我們能夠更穩定長久的推動鯨豚保育工作:捐款請見:https://whale.eoffering.org.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