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小抹香鯨救援實錄


                                                                                                                                       撰文 / 林雅容

成年的雌性小抹香鯨,擱淺後被送到關渡國小進行復健。
春分前,就在強烈大陸冷氣團準備從北方南下的那一日,中華鯨豚協會的擱淺專線接獲通報,在新北市的磺港金青沙灘,海巡發現一隻小抹香鯨擱淺。於是,協會獸醫與工作人員火速前往現場。


三月二十日:擱淺
農曆年後,擱淺專線經常響起,但大多都是死亡擱淺。然而這次不同,小抹香鯨仍有呼吸,經海巡協助測量,動物的呼吸次數高達五分鐘三十多次(氣孔開關一次即是一次呼吸)。對於能夠憋著長長的氣息深潛的小抹香鯨來說,五分鐘三十多次的呼吸是非常急促的,而且,只要救援人員一碰觸,牠就不斷地躁動,顯示出極度的緊張。

「小抹香鯨科都是非常容易緊迫的鯨豚,無論是野放或後送勢必都有一段運輸過程,於是,當下我就先為牠打了一針鎮定劑。」協會獸醫羅婕說,「現場的檢查後發現小抹香鯨體型略微削瘦,看得出一點脖子,可能有營養不良的問題。」於是,考慮到動物的狀況和當天的浪況,現場人員決定先暫時收容,讓動物恢復一些體力,並同時進行更加詳盡的檢查,以了解擱淺的原因並給予治療。

台灣北部並無固定可供鯨豚復健的場域,鯨豚協會便與台北市關渡國小合作,首次在校園一隅搭起了直徑六公尺、可容納二十多公噸水量的移動式復健池,並小心翼翼地將小抹香鯨移入池中。

從沒有邊際的大海,落難到直徑僅有六公尺的小水池,小抹香鯨顯得難以適應,在池裡搖搖晃晃,需要志工以毛巾協助保定,不斷地沿著池邊順時針繞圈圈,造成左邊體側有些小擦傷;也因為緊張而排出鏽色便(如同烏賊警戒時會噴出墨汁的行為),導致水成了鏽紅色。

嘗試將藥物塞進小管中餵食小抹香鯨,但牠不領情。
不過沒多久,小抹香鯨的狀況逐漸穩定,會遠離池邊,即使略有失衡,也能自行翻正,於是志工改在一旁待命觀察,以減緩牠的壓力。此時,獸醫也開始進行醫療,插胃管補充水份與餵食口服藥,並抽血檢驗健康狀況。
可能鎮定藥效仍在,第一晚小抹香鯨尚且平靜,「比所有人原先預期的狀況都還要好!」獸醫羅婕說。於是,在熱血志工們的徹夜守護下,牠和緩地呼吸,熬過上陸的第一個晚上。


三月二十一日:解謎
復健現場的硬體設備中,最重要的就是鯨豚暫棲水池的水質。關渡國小離海有段距離,海水取得不易,但為了讓小抹香鯨趕快入池,緊急以井水和消防用水代替。鯨豚確實可以忍受幾日的淡水,不過皮膚會逐漸受損,事實上後來確實也發現小抹香鯨略有皮膚脫落的現象。因此,第二天水車就送了海水到現場,並以粗鹽盡量調整與海水相當的鹽度。

此外,小抹香鯨仍舊因緊迫而持續排出鏽色便,為了讓動物和人不要一直泡在大便水裡,池水其實一直是流動的,讓乾淨的水不斷流入,也儘快安裝了過濾系統。

在各方人士的積極聯絡之下,許多儀器運來了池邊,為無法言語的小抹香鯨進行了一系列檢查。熱像儀顯示小抹香鯨並沒有發燒,皮膚表層也未發現曬傷或發炎的現象;超音波結果指出其脂肪厚度尚可,已成年的牠也並未懷孕。前一天的血檢報告只發現小抹香鯨可能因為擱淺時間較長而有輕微脫水,亦無嚴重感染。

為了測試小抹香鯨能否自行進食,也增加牠的體力,這一天也嘗試餵食小卷,然而,都沒有成功。
聽力檢查
內視鏡檢查
由於檢查儀器不能泡水,獸醫和志工們在檢查途中都要費力將重達數百公斤的鯨魚稍微抬離水面,或暫時翻面。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動物的狀況,避免動物意外嗆水或讓自己受傷。如此費心費力,目的是為了儘快找出小抹香鯨擱淺的原因,對症下藥。

關燈、關水、關濾水器,以減緩小抹香鯨的緊張情緒。
「不過,動物的狀況在第二天變得更為躁動,有時還會突然爆衝。原本不再需要人扶持游泳了,開始又需要志工下水保定。」負責現場人員調度的擱淺專員張豈銘說。

小抹香鯨甚至緊張到憋著氣不呼吸,水中人員都要盡力將牠翻正,讓噴氣孔在水面上等待牠趕快呼吸。

小抹香鯨是極易因為緊迫而死亡的種類,許多案例解剖後,都發現動物有擴張性心肌病。緊急之下,現場除了關燈、禁絕人聲,甚至也停止了進水與過濾器的運轉,獸醫不但為小抹香鯨緊急施打鎮定劑,鯨豚協會與相關單位也開始討論野放的可能性。


三月二十二日:回家
第三日一早,小抹香鯨又進行了聽力測驗。聽覺是鯨豚的眼睛,在視線不清的海中,若是聽力受損,鯨豚活動和覓食都會大受影響,生存機會將大減。好在,小抹香鯨的聽力也一切正常。
另外,台北市立動物園也提供了內視鏡,得以檢查小抹香鯨的消化道狀況。近年來,許多鯨豚胃裡都發現大量塑膠垃圾堵塞消化道,導致動物食不下嚥、營養不良。而小抹香鯨很幸運地肚子裡也沒有任何垃圾,非常乾淨,連一般鯨豚常見的寄生蟲都沒有。

「鯨豚肚子裡有寄生蟲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因為牠們吃食生魚。不過小抹香鯨胃裡一隻都沒有!表示牠這部份的免疫力應該還不錯。」羅婕解釋道。

至此,可行的相關檢查都已經結束,雖然無法確認小抹香鯨百分之百健康,但所有檢查結果大致上都沒發現嚴重問題。而且,小抹香鯨的緊迫狀況依舊持續。

「野放前能做的檢查幾乎都做了,沒有發現明顯異常,牠的聽力正常,且胃內沒有垃圾。在我們能力有限,無法再幫助牠解決更多問題的前提下,與其讓動物一直待在比牠大不了多少的池子裡,持續緊迫,然後為了維持他的穩定,需要一直施打鎮定劑,我認為讓牠早點回到大海是更好的做法。」羅婕說。

在各方熱心單位、人士的全力合作之下,小抹香鯨順利返回大海。

因此,鯨豚協會彙整各方意見後,決議當日下午立即野放小抹香鯨,讓牠回到熟悉的海洋。
下午五點,頂著寒冷的東北季風,乘著洶湧的海浪,小抹香鯨從碧砂漁港出海。在野柳外海約六海浬,水深約一百零八公尺處,熱心的眾人扛起數百公斤的小抹香鯨,在白浪翻騰的搖晃中,讓小抹香鯨,回家。


我們的學習
這次的擱淺,我們確認了擱淺的小抹香鯨大致情況良好,隨即讓牠回家。由於沒有固定、設備良好的復健場地,此次案例比較偏向急診,短期照護動物,並無法進行長期的醫療與復健。或許,我們沒有幫忙到牠多少,然而,牠卻讓我們有機會更了解小抹香鯨、更了解海洋。
「雖然聽力測量是為了確保動物有能力回到海裡生存,但全世界都沒有關於小抹香鯨的聽力資料,而我們獲得了珍貴的一筆。」羅婕說。

除此之外,小抹香鯨擱淺時就發現脖子側邊鉤了一條寄生蟲。這類的體表寄生蟲,在台灣的擱淺記錄上僅是第二例,而國際間對於這種專門以鉤子附著寄生在鯨豚身上的動物也少有研究。野放前,獸醫以剪刀取下了這隻寄生蟲,將提供往後更進一步的研究使用。

擱淺專員張豈銘則感謝關渡國小師生的大力協助與支持,由於此次復健的場地特殊,鯨豚擱淺復健受到教育圈的關注,讓鯨豚的保育教育更加擴展。關渡國小全校一千多名師生,在鯨豚協會的解說帶領之下,孩子可愛的食指放在嘴唇上,安靜有秩序地魚貫與一輩子可能就見這麼一次的小抹香鯨見面,並理解復健現場的工作。其他時間,學校二十四小時的監視器,也不斷地播放著池子裡小抹香鯨與救援人員的動靜。最後,全校師生也列隊目送著小抹香鯨離開。

「超棒的!如果能知道小抹香鯨之後回去哪就好了!」一位老師興奮且好奇地回應。
新北擱淺,台北復健,基隆野放,小抹香鯨上陸一遭,串起了許多人的關心,尚稱圓滿的結果,引發不同族群的關注,或許也能帶來資源整合的機會,提供未來復健擱淺鯨豚時更適當的醫療與教育環境。


小抹香鯨簡介:
小抹香鯨是小型齒鯨,和侏儒抹香鯨都屬於小抹香鯨科,成年體長約2.1~3.7公尺,主要分布在熱帶至溫帶海域。小抹香鯨生性隱密,是個性纖細害羞的鯨豚,在海面上難得一見,經常只是驚鴻一瞥,對於牠們的生態習性都還不了解,但卻是台灣發生擱淺常見的種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